錫林郭勒盟北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103公里,有二連浩特和珠恩嘎達布其兩個常年開放的國家一類陸路口岸,與烏蘭巴托市直線距離850公里;東接赤峰市、興安盟和通遼市,南鄰河北省張家口、承德市,西連烏蘭察布市,境內最南端與北京直線距離僅180公里,與呼和浩特市、沈陽市直線距離分別為470公里、620公里,是東北、華北、西北交匯地帶,具有對外貫通歐亞、區內連接東西、北開南聯的重要作用。錫林郭勒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廣大投資者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尋求更快、更好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錫林郭勒盟幅員遼闊,煤炭、金屬、石油、非金屬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資源優勢突出,農牧業資源、旅游資源獨具特色,開發前景廣闊。
【農業資源】錫林郭勒盟耕地面積380萬畝,主要種植小麥、莜麥、馬鈴薯、胡麻、甜菜、蔬菜等農作物,其中小麥、莜麥、胡麻品質優良,胡麻產品油遠銷區內外,錫盟已逐漸成為華北地區主要食用油產地之一。
【畜牧業資源】錫林郭勒盟可利用草場面積18萬平方公里,占內蒙古自治區總量的1/4以上,羊、牛、馬、駝等畜種擁有量位居全國地區級首位。主要畜種有烏珠穆沁羊、蘇尼特羊、察哈爾羊、烏珠穆沁白絨山羊、內蒙古細毛羊、草原紅牛、荷斯坦奶牛、西門塔爾牛、烏珠穆沁牛、錫林郭勒馬和蘇尼特駝等,全盟牲畜年飼養量保持在1200萬頭只左右,其中羊類占主要畜種的90%左右,其中蘇尼特羊和烏珠穆沁羊以其肉質鮮嫩、綠色有機、營養價值豐富等獨特品質享譽國內外肉類食品市場。
【旅游資源】錫林郭勒草原是世界馳名的四大草原之一,是我國天然草原最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地區。錫林郭勒盟是蒙元文化的發祥地,蒙古族文化特色鮮明,是最具魅力的傳統游牧文化傳承地,素有“博克之鄉”、“長調之鄉”的美譽。獨特的草原風光、燦爛的蒙元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展現了錫林郭勒盟渾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全盟現有旅游景區(點)80余處,A級景區20處,其中4A級景區6處、3A級景區6處、2A級景區8處,國家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處、自治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4處、自治區休閑農牧業與鄉村示范縣2處。
【礦產資源】錫林郭勒盟已發現礦種80余種,探明儲量30余種,其中已探明煤炭儲量1448億噸,預測儲量超過2600億噸。鐵、錳、銅、鉛、鋅、鎢、金、銀、鍺、鉬等金屬礦儲量相當可觀。石油、天然堿、鹽、石灰石、硅石、花崗巖、芒硝、螢石等非金屬礦種蘊藏量豐富。
【水利資源】錫林郭勒盟主要河流20條,湖泊1363個(其中淡水湖672個),分為灤河、查干淖爾、烏拉蓋河、錫林河四大水系,水資源總量32億立方米,可利用量20.3億立方米,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25座,總庫容4.6億立方米。
【太陽能資源】錫林郭勒盟太陽能資源豐富,全年日照時數平均在3000小時以上,年總輻射量平均達143.3千卡/平方厘米,太陽能可利用資源總量達2.09×1017 千卡(折合標準煤298億噸),占內蒙古自治區總量的六分之一。
【風能資源】錫林郭勒盟風力資源富集,風能總蘊藏量達5億千瓦以上,可利用資源總量超過1.5億千瓦,占內蒙古自治區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適合建設100萬千瓦級大型風場的場區有10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