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藍旗為確保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2019年底全部達到2萬元以上(其中6萬元以上占比達到50%),涌現一批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有較強的經濟實力,運行靈活規范、經驗可復制帶動能力強、發展可持續的典型示范嘎查村。著力探索“四型”增收模式,推動嘎查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發展模式,挖掘嘎查村集體經濟增收的自身潛力。充分利用嘎查村級資源、資產、資金等生產要素,大力發展基層黨組織領辦創辦農村牧區經濟合作組織,培育發展良種肉牛繁育、牛羊育肥,蔬菜、馬鈴薯、瓜果等優勢特色產業,推廣以家庭牧場為主的旅游業等經濟合作組織。依托上都鎮蔬菜大棚,寶紹岱蘇木、賽音呼都嘎蘇木、扎格斯臺蘇木以集體牲畜為主的“放蘇魯克模式”,哈畢日嘎鎮驢肉養殖業等特色產業,拓寬綠色發展、產業集聚等理念,培樹產業發展,強化產業引領,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探索“黨支部+企業”發展模式,提升嘎查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內生產力。積極整合開發嘎查村各類集體資源,通過引進企業入駐、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以各類資源入股等形式,采取股份合作、開發、發包或租賃等方式,興辦牲畜養殖、旅游開發、水資源利用、礦產開發等實體產業,努力在規模發展、產業興旺、促進增收上實現突破。依托桑根達來鎮特色旅游小鎮,扎格斯臺蘇木巴音寶力格嘎查納·賽音朝克圖故鄉文化品牌,五一種畜場“牧人之家”旅游優勢,寶紹岱蘇木恩格爾嘎查“察哈爾盟第一黨支部”紅色旅游文化,引進企業合作,突出鄉村文化、養生休閑、紅色教育等主題,不斷提升農牧民生活水平,優化宜居環境。
探索“以富帶貧”發展模式,激發集體經濟增收的民間活力。按照以富帶貧、以強扶弱的原則,將產業發展好、集體經濟收入好的嘎查村與地域相鄰、產業相近、資源相近、意愿相同的產業發展相對落后嘎查村進行資金、資源整合,形成產業發展集中連片區,建立產業發展聯盟,嘎查村間聯合組建產業協會,把黨支部建立在產業鏈上,推動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嘎查村集體經濟共同發展,共享發展成果。依托沙源治理工程,重點加強小扎格斯臺周邊4個嘎查(敖力克、塔本敖都、巴音蘇日格、崗根塔拉)草場監管和保護力度,突出生態湖泊、草原優勢,聚焦“貴由赤”“賞花節”和冬季那達慕,著力打造特色生態文明品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更上新臺階。
推行“政府+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牧場)+嘎查村集體經濟+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落實嘎查村集體經濟增收的綜合財力。利用整合財政涉農涉牧資金,按照“旗扶貧辦組織,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參與”的原則,根據我旗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內容及實施情況,在“兩委”團結、黨組織有凝聚力、戰斗力的嘎查村中選出運行良好、效益顯著,具有帶動貧困戶和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采取扶貧資金和貸款方式進行扶持,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群眾增收。